第209章:到底谁才是脑子有坑_我在春秋做贵族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    鲁国是周公旦的后裔之国,还是从别人那里抢来的国祚,顺道灭掉的分封国不是一个两个,严格来说有点立国不正。

    当然了,因为周公旦没有抢侄子的天子位,再来是也灭掉了一些异族的国家,一美遮千丑的趋势下,好些污点是能够被无视掉的。

    后面,鲁国受于先祖周公旦的庇护,甚至是周公旦在鲁国传承的一些周王室权柄,哪怕没有出过多少明君也能将小日子过得肥美,直至齐国成了区域性强国才让鲁国的小日子开始变得糟心。

    说鲁国和齐国是世仇一点没错,双方爆发的大战不止一次,后来更是因为盯上了相同的小国,使得两国之间旳矛盾一再增大。

    按照道理来说,继承了周公旦在周王室权柄的鲁国,他们应该比谁都维护周礼,事实证明鲁国君臣不傻,很清楚不图强就将被时代抛弃的真理,嘴巴里喊着恪守周礼,对待其他诸侯也能一直逼逼叨,偏偏偷鸡摸狗的事情自己没少做。

    用现代一句话舶来的“口嫌体正直”很能描述出鲁国的所作所为,简单一点就是他们很双标。

    智瑶着实不理解一点,齐国越乱,乱越久,不是对鲁国的好处更大吗?

    “他们该不会以为公子阳生上位后,还会是像拼搏阶段的言听计从吧?”智瑶知道一点,哪怕现在公子阳生对鲁国也不是言听计从。

    一个对外国势力言听计从的国君坐不稳君位,别提消除叛乱后的齐国远比鲁国强大这一点。

    鲁国本身比齐国弱小,他们哪来的信心能控制住成为齐君之后的阳生呢?

    正在发生的事情,也就是鲁国支持公子阳生,曾经发生在秦国支持晋文公重耳身上过。

    当时的晋文公重耳带着一些人在秦国避难,秦穆公发现晋国内乱很严重觉得有机可乘,随后秦国支持晋文公重耳回到晋国并成为国君。

    成为国君的晋文公重耳没有如秦穆公希望的那样对秦国言听计从。晋文公重耳选择的是假装恭顺麻痹秦国,默默发展晋国,直至某天突然爆发。

    晋文公重耳并不是在干什么忘恩负义的事情,本身是秦国对晋国不怀好意,乃至于秦国从实际行动上一直在对晋国攻城掠地,他不反击的话,还能是直接将晋国的国祚双手给秦国奉上?

    “鲁国不是除了周王室之外,唯一一个有图书馆的国家吗?他们能够接收到各国史官的记录,不可能忽略掉晋文公与秦穆公的往事。难道他们以为自己比秦穆公更牛逼?”智瑶心里觉得有点好笑。

    要说当时,秦穆公在位可是一度称霸,秦国的的确确也是比晋国强。

    晋国后面发展起来是另外一回事了,一直强下去跟一再扩张获得的土地有关,何尝不是晋人的奋斗不休呢?

    所以,秦穆公之后的秦国沉沦了很久,土地一样是那一片土地,轮到秦人奋发向上之后,天下诸侯谁能抵挡?

    因此,持有资源能够对竞争有助益,决定胜败的永远是人啊。

    智瑶认定鲁国绝对会玩脱,并且遭到的反噬会很大。

    “司马穰苴代表智氏站在齐君荼那一边,事情干得有点倾向太严重了。”智瑶心想。

    作为齐国曾经的贵族,一度也是得到高位的司马穰苴,他肯定是拿齐君荼视作正朔的。

    目前齐君荼的势力有点弱,智氏的站台或许是能够起到一些助益,比如恐吓到公子阳生。可是一旦公子阳生这一边下定决心要打齐国的一统战争,智氏不可能抽出太多的兵力东向。

    对智氏来说,两个五年计划才是核心利益,其它什么的都能暂时让道。

    一旦智氏给齐君荼站台,然后齐国最后的胜利者是公子阳生,势必会给智氏的声望带来负面影响。

    当然了,智瑶给了司马穰苴权限,智氏肯定不会拆司马穰苴的台。

    某种程度来说,智氏支持齐君荼算是站在正义的一边,同时也能让齐国的内战耗得更久一些,代表智氏做出相关选择的司马穰苴不算失职,顶多就是公私兼顾了。

    “子我。”智瑶唤来宰予,吩咐道:“你往鲁国,务必使三桓与公子阳生割裂。”

    这个“子我”是宰予的表字。

    宰予先应“诺”,又说道:“荼为君,虽弱,乃君也。阳生为公子,以下犯上便是罪。臣不齿。”

    对,这才是鲁国人的三观,追求的就是君君臣臣那一套。

    只是吧,鲁国的国君现在成了招牌,权柄全在三桓手上,有的只是孔子给前一代鲁君当了一次工具人。孔子失败之后,怎么不见鲁人前仆后继站出来反对三桓呢。

    现在,孔子一再痛骂朽木的宰予即将返回鲁国,背靠晋国的智氏一顿操作,应该可以对三桓造成以“理”服人的效果吧?

    另外一点,包括宰予在内的很多鲁人,尤其是跟孔子混的门徒,他们从立场上就是跟三桓不对付。

    这一批人间清醒的门徒,他们也搞不懂鲁国当权者的脑子里在想什么,还是非常乐意借着智氏的势将鲁国掰到正确道路上去的。

    “这一次也许可以借势,帮老师在鲁国重新复起?”宰予心想。

    别看宰予一直挨孔子的骂,有机会帮孔子谋福利的话,还是不会忘记的。

    智瑶并不知道宰予在想什么,知道了也不会当一回事。

    三桓早早就得到智氏的嘱托,好好让孔子当图书馆的管理员,反正就是别让孔子再随意溜达了。

    鲁国的国君已经更新换代,当代的鲁君宋早被三桓一再收拾到只光醉生梦死,不排除鲁君宋是假装,问题是鲁君宋手里没资源又没人,三桓全面得势下的鲁国又能给孔子多少用来蹦跶的空间呢?

    智瑶后面唤来程武,说道:“你率三‘旅’往齐,听命于穰苴。不可全听。”

    程武一下子就听懂了。

    他们是支援部队,也是防止司马穰苴让智氏在齐国越陷越深的一道保险。

    这一次使命对程武算是一道考验,要有清醒的头脑,能够对齐国的现状有足够正确的判断。

    为什么只是三个“旅”,不是一个整编“师”呢?

    智氏在中山国地界已经使用了一个“军”的兵力,其它方向也在用兵,纯粹就是智氏家大业大能消耗得起,换作其他家族可能就吃不消了。

    掌控智氏全面动向的智瑶很清楚一点,哪怕是智氏再家大业大,资源的消耗也要悠着点,必须保证每一次都有进项,要不然一次亏本可能就让智氏陷入恶性循环。

    近些年用兵的频率太高,所幸也就是每次都有收获,要不然其他家族早就受不了,智氏没有可能持续有大动作。

    灭掉中山国之后,包括智氏在内的所有晋国家族,有一家算一家都该消停一些,进入新一轮的资源积累时期。

    在那种现状下,智氏还能继续启动大型工程,像是魏氏、韩氏、狐氏等等家族难有什么动作。

    智氏与其他家族的区别在于,他们吞并的是同出荀氏的中行氏,没有遭到抵抗是一点,再来就是封地以和平方式接收,不存在行动中的另一层消耗。

    事实上也是那样,魏氏一样得到了极大的扩张,他们要不是得到智氏的搭桥牵线,能够和平接收范氏的一部分城邑,完全以武力方式攻占的话,打完还不知道要缓上多久才能将气顺过来。

    总体来说,智氏不用耗费多长的时间就能消化掉内战中的扩张成果,其他家族却是起码要耗费上三五年的时间。

    这一次各个家族不反对智氏占领中山国的地盘,其实是他们想用中山国拖智氏的后腿,免得大家都需要一個消化胜利果实的时间,智氏却能继续轻盈地踏步前进。

    什么?诸如他们傻到没想过智氏消化完中山国地界会变得更强之类?并不是的。

    平心而论的是中山国地界一到雨季就各种糟糕,着实是算不上多好,没有合适的开发方案,极可能是陷进去也跟着沉下去。

    哪怕是有好的发展方案,不可能没有拖慢智氏的前进脚步,对吧?

    至于说中山国地界被智氏开发起来之后什么的?等那那一天到来再说啰。

    智瑶最近就一再遭到提问,是提问而不是责难。

    智氏的老一辈想知道中山国地界有什么可利用价值,投入与后面的收获能不能成为正比,耗费的时间值不值得,等等之类。

    在这一件事情上,智瑶很难去跟他们讲战略需要,说了能听懂的人也少。

    他先从安全角度出发,再提到牧畜业的发展,随后绕回了智氏的传统手艺纺织上面。

    不是什么羊都会长很好的羊毛,羊毛能够处理之后成为线的原理早被发现,只是怎么除掉羊的骚腥味是个麻烦。

    很碰巧的是智瑶懂啊!

    华北平原现在是各种植物丛生,用于牧畜业简直再合适不过,乃至于可以对当地环境做出根本上的改变。

    所以,智氏接下来会在当地大肆开战牧畜业,不光是养羊,连带马和牛的事业也应该开展起来。

    以前的智氏或许会缺相关的放牧人手,他们这一次抓了那么多俘虏可不会白抓,并且还分润了一批赵氏的人手,各种岗位的欠缺被解决,还显得绰绰有余。

    “我记得东汉的河间骑兵好像挺牛逼的?”智瑶不太确定自己有没有记错。

笔趣阁阅读网址:m.bqg5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